2020年,廣義預制菜規模4220億左右(出廠口徑),預計2025年,預制菜市場規?;蜻_8000億元。
一、預制菜為什么這么火?
二、預制菜發展到了什么階段?
1)從消費終端來看
從2014年隨著連鎖餐飲迎來發展春天,預制菜行業在B端也同步步入放量期。2020年B端占比總量的78%。當前,To B端滲透基本完成,但還有工業化和產品升級的空間。
To C端剛剛起步,增速很快,但是消費者認知尚不充分。C端預制菜尚在培育期,一線城市等生活節奏快的區域率先放量。三四線城市依然處于消費者培育階段。
2)從競爭來看
競爭處于第一階段(單品競爭),當前格局高度分散,各自在相關領域發展穩態格局尚未形成。
預制菜的底層邏輯是食品工業化,其附加值在于口味還原。預制菜行業并沒有很強的進入壁壘。
基于此,對于企業來說,當前最重要的工作是完成原始積累。在原始積累階段,預制菜企業繞不過這兩個最關鍵的點。
NO. 1
選擇賽道
原始積累的速度要足夠快,對細分賽道的選擇很關鍵。而只要盈利能力足夠強、單品規模足夠大,就很有可能在預制菜的“亂世”出落成為細分領域的“英雄”。
1)盈利能力強
盈利能力受產品定價權和觀念溢價權影響。
2) 單品規模大
單品規模受標準化程度和應用場景豐富度影響。
總結:盈利能力足夠強,單品規模足夠大的賽道,是基于當前的預制菜發展階段和環境的最佳選擇。
NO. 2
布局業務
對于食品加工企業而言,To B類目前發展滲透率較高,更容易上量,但是To B類的要求更高,因此產業最終穩態凈利率并不會太高。
To C或者小B來看,目前滲透率不高,但是從長期來看,如果能形成品牌(品牌溢價)或者渠道優勢(市場占有率領先),可以獲得更好的盈利能力。
因此,建議現階段預制菜企業以規模為重:由于當前企業還在發展前期,應當以規模為第一發展重點,重視放量更快的B端渠道。從長期來講,先抓住B端機會,再進一步構想向C端滲透的可能。
1.抓住B端,要注意:
2.抓住C端,要注意:
1)預制菜小眾品牌多,缺全國性大品牌
C端預制菜市場主要集中于華東地區,異地擴張速度不快,頭部企業50-80%的銷售仍然集中在華東區域。
2)線上渠道可能是最后贏家
當前,預制菜C端銷售渠道豐富,且各有優劣。
但2020年疫情爆發,互聯網平臺紛紛布局預制菜,去年雙十一期間兩大平臺預制菜銷量增速在50%以上。像叮咚、盒馬,已經掌握了未來十年核心的客群流量,新時代的消費者消費習慣更偏向電子化、線上化。因此,最后C端勝出渠道很可能是互聯網平臺,也因此,餐飲企業轉型數字化幾乎是不可扭轉的生存基礎。